返回列表 发帖

一品书画社札记第一期

一品书画社札记

1

一品书画社每天聚集着一班书画界的朋友,品茗、聊天、谈艺······其中也不乏出现一些精彩的语录或趣事,一品将其整理成辑,暂起名为《一品书画社札记》。诚祈批评指导!

● 读书乐,但读懂最苦。陶渊明云:“好读书而不求甚解”,诚讽诈、嘲喻之语。如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打发时间,连起码的怡情遣性也做不到,其文志之浅何异于酒色之徒。然“怡情遣性”,又终不过读书之好事者,疲累之暇,养心歇目耳。故读书之志,在于解决自己心已知而行未果之夙愿也。文人如此、村夫亦同,更未偿见有志于书画,不读书而成大家者。

● 毛笔之四德:“尖、圆、齐、健”仅是毛笔的基本制作要求,其内存指数:“度与量”的应用和变化,才是毛笔文化的表现。比如:工笔之用“勾线笔”及染色之笔“白云笔”,同样四德具备,然功用各异;柳公权和颜真卿用笔迥然有别,书画流派之差异,制笔内蕴之变,毛笔文化脉络之变异也。

用笔要学会选笔,往往人们在选毛笔时只注意到笔的:“尖、齐、圆、健 ”,却忽略了对做工和笔毛的研究。笔的好坏,取决于毛料的选择和做工的考究。精制一支好笔从笔头的选锋到选杆,工序达170多次。上半年气候潮湿,制作周期大概二十天左右,下半年二周上下。笔工王兴源说:“能手之修笔也,其所去皆毫之曲与扁者,使圆正之毫,独出锋到尖,含墨以着纸,故锋皆劲直,其力能顺指以伏纸”。

11月3日下午,一中年妇女带其小孩来选购国画用品。共选取了:三支毛笔和一些纸、墨汁计价45元。妇女说:“20元!给我装起来”。一品笑答:“成本都不够”。妇女拿着笔说:“拖把那么大才2元钱,你这笔小小的······”一品笑之。毛笔是中国书画艺术的功臣,等哪天毛笔的价值等同于拖把时,中国的传统艺术将何去何从?

11月5日,书协主席陈培忠先生来访。闲聊中说到用笔问题。陈主席说:“很多人的书法作品都出现用笔问题上,主要体现在笔不食纸——过浮,没有把握好用笔的提按”。其后又说:“用笔主要表现在提按和行笔的速度,〈速度〉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行笔徐疾有度,逢转必慢”。

11 月6日上午,邝日强先生来访一品。画〈兰竹图〉一幅赠予一品。下午,高朋满座。 一品忙于茶事。如此良友欢聚一堂品茗、谈艺,岂不快哉!

117日,一学生在电话中说:“蓝老师,你推荐给我的“东坡墨妙”刚写很好,怎么昨晚写不好写了?”我问:“你是否按我说的去使用这支笔?”答:“是呀!”(心情有点激动)。问:“是否没洗或浸得太久了?”答:“对了,我上个星期功课多,浸在笔洗里一个星期忘了将它挂起来------”我又说:“你过来吧!再选一支写到好写再付钱,好吗?”答:“不用了,还是付款吧!责任在我。”一品按:保护笔最好的办法是:每次书写时先将笔在笔洗中浸泡3——5分钟,再着墨书写;用完洗净,挂起。先浸泡是让笔着墨时浸墨比较均匀,使笔毛不会空肚。浸泡得太久则会使笔肚澎涨,改变其原来的结构(正所谓万毫齐力嘛!)保养好一支笔,会令你落纸云烟!

1112日,曹圣先生来电话说:“书协准备出一本〈楹联作品集〉,要求每人写二至三幅作品。”同日,周学启先生来询问安徽对联纸。河源高职院学生代表来订“勾线笔”等国画用品。

1113日,邝日强先生在一品即席挥毫。画毕,一品对邝先生说:“看起来像是乱来,没想到出来的效果却不错!”邝说:“看上去我是在乱画,其实我在画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调整画面,比如,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穿插、远近、虚实的处理,都是在画的过程中调整。”在谈到一些中国画大师作品风格时,邝说:“其实风格既是优点也是缺点,风格没有好坏之分,但有雅俗之分------

●书画创作有“胆大”和“胆怯”之分,其表现在驾驭笔和布置整幅作品的能力上。我们常常感到创作时笔势“放不开”,难写心中之气象,驾驭不了笔,更谈不上对整幅作品的驾驭。就此问题,我曾请教过陈主席和其它书画界的同仁。他们一致的意见都是多读书,通过读书来增加自己的综合修养,提高审美能力。当然读书不要局限于书画类的,要博览,正所谓“艺高胆大”嘛!

1115日,杜海先生来访一品,谈起其〈作品集〉的出版进展情况和样稿设计,后即席挥毫书法作品三幅赠送一品。杜先生乃吾之师长,今日有此成就真乃可喜可贺!晚上,书协张文锋副主席和邝日强先生来一品,创作书法对联作品几幅,后觉得效果不错。决定选取为〈作品集〉作品。

1118日,陈主席、邝先生、高职院曾永松、刘亢等老师来访。大家畅所欲言交流各己的创作心得和与名家交往的趣事。一品受益匪浅。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古文字专家陈永正先生曾说:“ 做学者易,做书法家难。”起初不解,后经听过其原话的陈培忠先生解释,感觉在理。因为做学者只要精通其本专业内的知识便可也,学书法之人需要的是更博览的知识结构来提高其的审美能力和综合修养。细想吾辈,又做得如何?!是否能抹去内心一点浮操之心?


1123日,东莞一老师在电话中说:“我是一名美术老师,现在班里急缺一批毛笔,听李建业(原跟我学书法,现在东莞读书)说你那里的毛笔不错,能否通过邮寄方式订购?”一品答:“可以,只要有需要。”

1126日,台湾省“书法家代表团”一行20多人来河源交流访问。当晚,2030分,在市迎宾馆会议厅,“市书法家协会”与台湾省“书法家代表团”互相介绍了两地的书法发展情况,交流书艺并即席挥毫互赠作品。

又,杜海先生的《杜海书画作品集》出版问世 。吾有幸成为第一个赠阅者。

1128日,陈培忠主席来访。说起他几天前下广州拜访陈永正先生时,先生说起这样一个故事:“……去年的‘兰亭书法奖’。福建省有一地方的书协主席,写了一幅作品投稿。本来是评定为‘一等奖’的,只是因为在最后过‘文字关’时,评委发现其作品错写了7个字被扣了5分,改判为:“入围奖”。作者不服找到了把‘文字关’的陈永正、韩天衡等评委说理。作者说:‘我是按《书法家必读》中的诗词写的,怎么会出错?’评委找了一些正版的古诗词书给作者看,查无作者所书之内容……书者无奈,写下:兰亭落马,庐山痛哭。这样的诗句。”书商编书时的不负责,使得作者‘兰亭落马’,令人痛心。同时,也反影了作者的文学修养还不够深厚,或读书不求甚解吧!从这悲剧故事,我们又读到了什么?

临帖与创作是两个概念,他们之间有联系更有区别。临帖更多的是学习、理解前人的用笔、结构和章法;而创作,更多的是发挥自己对前人书法的理解,渗入自己主观性的审美意趣。有的人临帖时能临得不错,创作却不知从何入手。究其原因,主要问题在于临摹如何过渡到创作上。我觉得背临就显得很重要了,用记忆的方式将古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

某日,一学生家长来询问其小孩在一品学习书法的情况。家长曰:“我小孩在家是相当调皮的,在这表现怎样?”一品答:“不错!”家长疑惑:“奇怪!?在家他是‘老一’无人奈何得了他。”一品笑也:“……我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只给他安排了一个座位,什么也没跟他说,(其实我是在跟他打心理战,在观察他)他看到所有同学都有认真学习,他却无事可做,想说话吧,其它同学很很静、很认真,便走来问我他写什么?我说,你坐回去,等下我会安排。”家长笑也。“……再过10分他又过来问,我仍旧这样回答,后我单独跟他说,在这里学书法的一些规矩与下一节课的安排……”家长曰:“你真有办法!”一品曰:“没有,我只是想去他一点浮躁之气,学书法的人心不静是难学的,我想他在第一节课里也思考了一些问题的,也受其它学生的感染,现在他上课表现得不错,很认真……”

1212日,书协陈培忠主席受邀出席‘岭南客家文化风情节’归来。陈先生带来中国书画家协会主席刘金才先生国画作品一幅赠送一品。一品感激不已。

1213日,一笔商带来毛笔几箱问一品是否要货。一品曰:“把你认为最好的拿来看看。”看后,一品不语。笔商曰:“价钱可以商量。”答曰 :“不是价钱的问题,而是笔的质量问题。” 笔商曰:“其它店都卖得不错,你可以试销嘛!”一品指着农耕笔庄的笔说:“如果你能做出这种笔的质量,我可以进些。”笔商看后曰 :“做不了,再起码要请老师傅做……”一品曰 :“这是农耕兄请李小平先生精制的……”笔商曰:“李小平!?他是制笔界大师也!”

1215日,邝日强、顾贵清老师在一品交流最近诗作。他们互相点评,互为唱和。一品才疏,难以交流,只好静坐一旁看热闹。

蓝俊强的驳壳:http://hi.baidu.com/shi100一品书画社常年招生,电话:3937550



蓝师兄好啊  
  我也参加了这个论坛
以后多交流交流

TOP

哈哈

平日散记

写得不好

这是去年的了

蓝俊强的驳壳:http://hi.baidu.com/shi100一品书画社常年招生,电话:3937550



TOP

晕死,都看不下去了,那么多,老师,我近视的喔[em03][em03][em03][em03]
我需要人品升级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