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一句话差点饿死中国老百姓
[align=center][b]如果听了茅于轼的……[/b][/align][align=center]转自凤凰网[/align]看了《瞭望》新闻周刊2008年2月28日的文章《全球粮涨中国不慌》,又看了《朝鲜日报》2008年3月4日的文章《粮食危机阴影笼罩全球 韩国却“束手无策”》(见附录),立刻想到了[color=red]极力主张牺牲农业、发展房地产的“主流经济学家” 茅于轼、张维迎之流[/color]:面对如此现实,到底是他们的“理论”对,还是现实情况对?到底是粮食重要,还是房地产商的暴利重要?如果按照他们的主张把耕地全毁了盖房子,靠进口粮食混日子,如今中国人的日子将会如何?今后中国人吃什么?把中国的命运交给这样的“主流经济学家”摆布,会是什么结果?张维迎既然口口声声“我是一个由逻辑驱动的人,好证理论道”、“如果没有了逻辑,这还是社会吗?”那为什么如今又装聋作哑一声不吭了?他们的“逻辑驱动”呢?“证理论道”呢?“学者的良心”呢?“经济学家”的“学术水平”呢?他们敢不敢面对现实?敢不敢坚持他们“牺牲农业发展房地产”的主张?敢不敢当众自圆其说?敢不敢对自己的主张负责?根本不敢。一切都是为了私利。为了私利,断送国家。为了房地产商的私利,不惜毁灭国家粮食安全。[color=red]说“主流经济学家”是一帮坑蒙拐骗祸国殃民的害人虫,这难道不是一个活生生的证据[/color]?
附录一:茅于轼、张维迎有关粮食问题的言论
附录二:《瞭望》新闻周刊文章《全球粮涨中国不慌》
附录三:《朝鲜日报》文章《粮食危机阴影笼罩全球 韩国却“束手无策”》
[b]附录一:茅于轼、张维迎有关粮食问题的言论 [/b]
茅于轼:
——“困扰人类几千年的粮食问题已经彻底解决。农业本来是最重要的行业,而现在农业变得越来越不那么重要。”
——“究竟是保护耕地要紧还是城镇化要紧?肯定是城镇化更重要,因为粮食已经不是问题,完全没有必要死守住耕地面积。”
——“一块土地应该用于种粮食,还是盖厂房,修机场,作停车场,应该按照具体情况而定,绝没有道理说永远是种粮食有优先权。可是保护耕地的政策却把种粮食永远放在了优先地位,这对城市建设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粮食应该部分依靠国际市场,适当进口,即使达到消费量的10%~15%也不足虑。现在曰本进口粮食就达到60%以上。保护是必要的,但是要保护的是农民而不是农业。”
——“凭什么理由要冻结农业用地?难道我们的粮食不够吃,发生了饥荒?既然粮食多得吃不完,粮库装不下,不得不赔钱出口,为什么我们对粮食如此神经过敏?”
——“万一我们的粮食不够蛮可以用进口来解决。有人说进口不可靠,但是曰本人消费的粮食中有60%多靠进口。并没有感觉不可靠。”“大家按照市场规则做,一点也不会有供应安全的问题”
——“有人说靠进口是不负责任的。请问粮食缺了还不肯进口反倒是负责任吗?假定我们进口创纪录的3000万吨粮食,只不过花45亿美元,我国去年出口创汇9700亿美元。进口粮食只不过用掉出口创汇的半个百分点。”
[color=red]——“又有人说万一人家粮食禁运怎么办。老实说,如果全世界对中国禁运粮食,一定是我们自己做了犯天下大忌的事。即使有粮食吃,中国人民的日子也好不了了。”[/color]
——“保护耕地,不允许侵占耕地……这个观点是片面的,甚至于是害多于利的。不允许侵占耕地的原因是我国耕地十分稀缺,为了保证粮食生产必须保护耕地,这种观点的问题在于没有看到粮食问题已经不再是制约发展的因素,不论在我国,或者在全世界,粮食和其他绝大部分商品一样,是供过于求的,这个重大转变发生在最近的五十年中。可是老观点还没有转变过来。我们需要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粮食问题,也要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保护耕地的问题。”
张维迎:
[color=red]——“在全球化条件下,安全的概念要重新考量。什么叫安全?我从来不认为粮食是个安全问题。如果真打起仗来,粮食到处可以种,北大校园都可以种粮食。”[/color]
[[i] 本帖最后由 okboy19 于 2008-3-6 12:02 编辑 [/i]] 附录二:《瞭望》新闻周刊文章《全球粮涨中国不慌》
[url=http://www.wyzxwyzx.com/Article/Class4/200802/33116.html]http://www.wyzxwyzx.com/Article/Class4/200802/33116.html[/url]
全球粮涨中国不慌
《瞭望》新闻周刊 2008-02-28
主要依靠自给的中国粮食与国际市场的互动性向来很弱,受其影响自然有限
《廉价食品时代终结》——2007年12月7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以这样的标题和一片被咬了一角的面包为封面,突出了全球对粮食市场的担心。
2007年,这片面包的价格在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上涨50%,在新加坡上涨40%,在拉脱维亚上涨38%。在拉美地区,它成了一件奢侈品,秘鲁计划发放“面包券”,玻利维亚命令接管了部分面包房,以保证穷人能吃上面包。
面包等食品的涨价,源于一路高涨的国际粮食价格。
联合国粮农组织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粮食价格指数2006年上涨9%,“已经令人无法忍受”,而2007年粮价指数上涨了40%。
国家发改委1月17日公布的一份价格报告显示,2007年全年,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大米平均价格同比分别上升58.2%、44.4%、45.9%、6.2%。所有大宗粮食的价格都创下了10年新高。
进入2008年,世界粮食市场至今未见有回调迹象。全球都在关注,这一次粮食上涨周期,是否能够长到足以让一代人忘记由农业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廉价粮食时代。
世界粮仓怎么会空了
粮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于供需形势的变化。十多年来一直保持自给、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解决粮食自给问题“模范生”的印度,2007年从澳大利亚进口了300万吨小麦。2008年初印度宣布,将继续进口小麦,以提高缓冲库存、平抑国内粮价。过去一直对6000万吨粮食储备感到沾沾自喜的印度,现在储备粮仓也快空了。
欧盟曾经是世界粮仓,但从2007年7月开始粮仓空了。据路透社报道,欧盟的粮食库存一度只有50万吨。2007年下半年以来,欧盟已从世界各国进口了520万吨粮食,为找到尽可能多的粮食并储备起来,欧盟决定在2008年6月之前,暂时取消粮食进口税。欧洲粮仓乌克兰也空了,2007年,乌克兰的粮食储备降到了40年来的历史最低点,乌克兰政付决定限制粮食出口。
一些传统的粮食净出口国正在变成粮食进口国。在世界最大的粮仓之一潘帕斯草原,人们一直坚信,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食物:面包、玉米、大豆、牛肉,都是上帝赐给阿根廷人的礼物,从古至今,他们很少为口腹问题发过愁。这一信念正受到现实的冲击。1月18日,阿根廷政付宣布,为保证国内供应,考虑再次提高大豆、玉米、小麦的出口关税。去年11月,阿根廷已经大幅提高了粮食的出口关税,并且对牛肉实行出口数量限制。但是两个月后发现,国内供应仍然紧缺,必须再次调整政策。
来自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07年世界小麦库存将降到30年来的最低点。在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小麦出口国澳大利亚,连续两年的干旱严重影响了产量,今后该国很可能要从国外进口饲料和粮食。另外,地区粮食出口量居世界第四的欧盟,今年也因大雨不断,影响了粮食生产。
在粮食生产因气候干旱而减产的同时,需求方面出现了新的增长点。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强民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较快,国民收入迅猛增长,越来越多的贫穷人口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还持续改善膳食结构。随着人们饭桌上出现更多肉类、蛋类和奶制品,以谷物为原材料的饲料需求增加。这加剧了原来就有的供不应求,令谷物价格进一步上涨,同时推高了其他食品价格。
生物燃料与人抢粮食
“能源价格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尚强民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同2004年相比,石油价格已经上涨了几倍,因此美国开始大规模实施生物燃料计划。甚至美国新的能源法案还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这必然导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大幅攀升。”
根据2007年12月19日美国总统签署的新能源法案,到2020年,美国汽车工业必须使汽车油耗比目前降低40%。新能源法案还鼓励大幅增加生物能源的使用量,使其到2022年达到360亿加仑,其中燃料乙醇占1/3以上,另外是生物柴油。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际粮食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抑制了世界粮食总产量的提升。美国和欧盟甚至出现了‘休耕’。结果从2004年开始,世界粮食的库存消费比出现下降的趋势。而美国的生物燃料计划则加剧了这种状况。”
尚强民提供的一组数据表明,2005~2006年度,美国用于制造生物燃料的玉米为4000多万吨,而2007~2008年度已达8000多万吨。“增长惊人啊,如果把这4000多万吨粮食投放到国际市场,那国际粮价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高。”他感慨到,“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其国内消费量的大增就意味着出口量必然要下降。”
尚强民还告诉本刊记者,由于美国从事玉米制乙醇的生物燃料计划,不仅使得玉米价格上扬,也影响到大豆等油料作物的价格。“因为原来许多种植大豆的耕地都用来种植玉米了。这样一来,大豆的产量就下降了。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2007~2008年度的大豆产量,比2006~2007年度一下子减少了1641万吨,所以价格上涨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外,为了减少碳排放量,欧盟计划到2010年使成员国使用生物燃料的车辆比例提高到5.75%。而目前,欧盟已有60%的油菜籽用于生产燃料。
针对这样一种局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言人不无担心地说:“如果扩大使用生物燃料的情况持续下去,以粮食作为燃料来源可能会对粮食需求造成严重影响。”
除此之外,也有专家指出,高油价还从另一方面推动了粮价的上涨。就生产成本而言,高油价是粮食涨价的“始作俑者”。因为石油涨价,以石油为燃料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以及加工、运输费用都会提高,从而抬高粮食的生产和运输成本。粮农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与2006年相比,2007年全球粮食运输费用上涨幅度超过80%。
货币原因火上浇油
“首屈一指的是货币原因,”针对本刊记者的提问,世界发展研究所丁一凡研究员的回答开门见山,“次贷危机使得大量资金失去了房地产这个重要的流入市场,并导致美国经济增速放缓。为了防止状况进一步恶化并进而影响全球经济的增长,各国政付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然而,由于房地产市场前景依然不容乐观,以股市为代表的资本市场也是动荡不断,因此大量注资‘走投无路’,只能投奔商品市场。作为商品市场的‘重要成员’,粮食的价格被抬高也就在所难免了。”
“这也就解释了除了粮食以外,为什么包括石油、矿产资源在内的多种大宗商品价格,去年都出现了大幅上涨。”丁一凡进一步谈到。
“美元贬值所造成的压力不能忽视。”尚强民指出,“美元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自然就得上涨。”
“供求关系紧张是不争的事实,但这种紧张程度并不支持如此高的价格。”丁一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实际上,许多数据都已经说明,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关系的紧张程度,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严重。然而,受利益驱使,使得这种并不严重的紧张关系吸引了大量游资,抬高了价格,从而放大了‘紧张效应’,造成了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关系十分紧张的假象。反过来,这种假象又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流入,进一步抬高了价格。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也使粮食价格上涨到如今的地步。”
中国何以应对自如
“同比看虽然有所增加,但环比的话,1月份的粮食价格还是比较稳定的。”当本刊记者提到刚刚公布的2008年1月份CPI时,尚强民回答道:“实际上,去年一年国际粮价虽然涨幅较大,但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不大。”
根据崭展 嫉?月份CPI数据,国内粮食价格同比上涨了5.7%,油脂价格上涨37.1%。按照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2008年1月份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大米价格分别上升98.2%、24.6%、79.1%、20.2%。两相比较不难看出,相对于国际粮食价格的“高歌猛进”,国内粮价至多只能以“小步快跑”来形容。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不少专家认为,这是由于中国谷物的进出口量,对于全国的粮食总产量而言份额很小,而国内粮食市场供求总体平衡,不可能出现粮食短缺,主要依靠自给的中国粮食与国际市场的互动性向来很弱,受其影响自然有限。
此前,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的丁声俊研究员指出,近年来,与全球粮食总产量下降和储备减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增长,供求平衡,储备增加,市场供应充裕,粮价也仅是温和性、结构性上升。从2004年到200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分别为46946.9万吨、48402.2万吨、49749.9万吨和50150.0万吨,连续4年稳定增长。
与粮食增产相适应,国家粮食储备连续增加。目前中国的粮食储备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数量,占当年全国粮食消费总量的比例超过35%,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粮食安全线。与此同时,中国一直保持95%以上的高粮食自给率。
他还指出,除大豆以外,中国的谷物进口量减少,出口量增加,已经成为谷物净出口国。2006年,中国净出口谷物285万吨。2007年1~11月份,净出口770万吨。2007年12月份,中国净出口小麦粉13.35万吨,折合小麦原粮14.83万吨。
[color=red]“出口多,进口少,说明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国际粮价再高对我们的影响也不会太大,大不了我们不进口了。”[/color]尚强民告诉《瞭望》新闻周刊。
[[i] 本帖最后由 okboy19 于 2008-3-6 12:02 编辑 [/i]] 附录三:《朝鲜日报》文章《粮食危机阴影笼罩全球 韩国却“束手无策”》
“粮食冲击(grain-shock)”--粮食危机阴影笼罩全球
2008/03/04
粮食危机阴影笼罩全球 韩国却“束手无策”
朝鲜日报
全世界目前面临着“粮食危机”。粮食生产不足,就连库存也在减少。美国农业部预测说,今年世界粮食产量与消费量相比,将缺少2900万吨,粮食库存率(年末库存量/年消费量)也将下滑到历史最低水平14.6%。再加上,俄罗斯、乌克兰、中国和阿根廷等粮食生产国正在采取各种出口限制措施。
在全世界,粮食问题正在跃升为最为紧迫的课题,但粮食海外依赖程度较高的韩国却“束手无策”。 韩国不仅面临着日益飙升的粮食价格抬高物价的“农业通胀(agflation)”危机,而且还遇到了有钱也买不到粮食的、4700万餐桌受到威胁的“粮食安全”问题。实际上,韩国去年的粮食进口与前年相比在金额上虽然增长了34.87%,但数量却减少了2.6%。就是说,即使支付更多的钱,也只能买到更少的粮食。
这标志着,不亚于“石油冲击(oil-shock)”的“粮食冲击(grain-shock)”将会到来。粮食危机并不是只要度过临时的供需不均衡就能得到解决的问题。有必要采取在国内和海外确保农地进一步耕作,或是确保稳定的海外粮食进口来源的根本性对策。但是韩国政付此前一直没有付出这种努力。有人指出,政付实际上未采取任何对策,只是束手无策地观望着国际粮食危机。
◆粮食安全面临威胁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建议各国将粮食年消费量的18~19%确保为年末库存。就是说,只有确保这种程度的库存,才无需担心粮食安全问题。
但是,韩国主要粮食的库存率(以2007年为准)远低于大米13.7%、小麦11.8%、玉米5.3%、大豆10.6%等FAO的建议水平。另外,在国内消费中,国内生产所占比率(自给率)也只有小麦0.2%、玉米0.8%、大豆13.6%等,几乎大部分依赖于海外进口。三星经济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金和年表示:“如果全球范围的生产不足和各国的出口管制等情况持续下去,有可能会给粮食安全问题造成严重的威胁。”
◆政付官员说“无事可做”
韩国要摆脱粮食危机,就必须在国外购买土地进行耕作,或者确保稳定的进口渠道。目前,为粮食安全问题一步步做好准备的曰本,在东南亚、中国、南美等世界各地拥有1200万公顷的农田。这相当于曰本国内农田面积的3倍左右。
但我国开拓国外农田的步伐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民间企业和10多个团体在俄罗斯沿海州一带拥有数百到数万公顷农田,但不足以解决我国粮食缺乏问题。此外,我们还很难增加国内粮食产量。一政付官员表示:“说实话,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例如,不能因为国际小麦价格上涨而要求在国内农田里全部种小麦,也不能向高于国际价格的国内粮食提供补贴。为提前确保粮食的期货交易也仅占总量的30%。
◆政付应对“为时过晚”
政付最近推出的应对措施也不完善。政付在粮食价格暴涨的去年12月成立了“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应对特别工作组”,此后,工作组只是下调了化肥价格,没有出台关于增加生产或供应的根本性措施。
就增加黄豆和小麦产量的问题,政付只推出了在今年内委托相关机关进行研究的对策。上月中旬,政付成立了旨在通过开拓海外农田确保粮食的“海外农田开发论坛”。政付官员表示:“就粮食生产和供应问题,政付的反应很慢。” 韩国本身粮食就少,不知道他们政付官员这时候还在怠慢。
国内这意识还是挺强的,人均比例民生问题都有考虑注意到。
责难经济学家,呵呵,从来评论家公说公有理,婆说破有理。
偏激不会有太好的结果,掌握大方向还得慎重呵。 规划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众多“专家学者”。。。。
留待后人评价? 这么多
看不清楚呀
页:
[1]